第461章新艺综合体-《华娱从北电2002开始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“哦,李导,你是不是想说‘新艺综合体’。”
    主摄影师似乎反应了过来,连忙说道。
    “对,就是那个。”
    李牧拍了拍手,十分高兴。
    这被提醒后,思路豁然开朗。
    李牧拍了拍其肩膀,“可以啊,这都记得,基础扎实。”
    “嘿,就有点印象”
    新艺综合体由福克斯片厂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发的该规格,其开创性在于用变形镜头,在35毫米胶片上记录还原画幅比为2.55:1的超宽画面,从而以性价比高得多的单机方式,逼近采用三台摄影机拼接画面的“新艺拉玛体”。
    原初的“新艺综合体”,代表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史诗巨作《圣袍春秋》。
    “李导,我们要复活‘新艺综合体’嘛?”
    摄影们在询问道,‘新艺综合体’已经消逝于历史中,想要完全按照这套规格去改实属有些麻烦。
    难度不小。
    “不需要完全复活,我们可以基于同样的技术原理实现高仿。”
    李牧自然知道如果直接搬用,难度肯定不低,很多准备好的东西都得更换,但是根据技术原理高仿的话则是简单很多。
    “高仿?”
    “我觉得李导这方案可以,高仿出来,应该花不了多少时间。”
    “.”
    主摄和副摄轮流发表了自己的意见,导演都发话了,而且还有可执行性,自然得想办法去做了。
    李牧和几個摄影师也一起讨论着如何高仿这套规格出来。
    “采用2倍横向压缩比的变形镜头,和不带声轨磁条的超级35毫米胶片进行拍摄”
    “2.66:1的原生画面中略微裁边,得到2.55:1的画面.”
    众人议论纷纷。
    “一边变形镜头能推到离演员多远的距离。”
    李牧提出疑问。
    “李导,目前只能推到离演员3英尺处。”
    “不够,我要能推到离拍摄对象19英寸。”
    李牧淡淡说道,这个要求其实是有些苛刻的,但是众人也没说什么,就像档次李牧带领众人在《地心引力》拍出影视经典长镜头一样,越苛刻的要求越证明李牧对于这电影的好看。
    只有导演要求苛刻,才可能拍出经典之作。
    “李导,我试着和潘那维申光学工程部联系,看下能不能特制一个镜头出来。”
    主摄主动请缨。
    “行,可以的话加紧,拍摄计划调整一下,后面先把这部分戏筛掉。”
    李牧点了点头,一个剧组搭配就应该这样,有问题需要解决有人能站出来,而不是什么都需要他去安排。
    御用的剧组好处就在这里,大家都很默契。
    “摄影风格,我提两个要求,一是镜头的运动,要像马克斯·奥菲尔斯那般顺滑流畅。
    二是镜头本身,镜头应当成为歌舞韵律与节奏的一部分,就像《愤怒的公牛》拍拳击场景一般。”
    李牧看了几人,“我表达的应该够清晰了吧。”
    “明白。”
    几个摄影师也不是初出茅庐,都是经验老道的人了,瞬间就理解了李牧的意图。
    实际上《爱乐之城》需要全程胶片拍摄、尽量避免后期调色与特效。
    这也给《爱乐之城》主创团队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