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凤则听完廖化描述抓住潘濬的过程时,很是不屑道:“他要是个忠义之辈,现在也不至于做吴狗!” 岳飞知道潘濬为大汉治理荆州之时,与关羽并不和,所以关凤对其印象并不好,“夫人,莫要如此。出征之前,丞相曾特意嘱咐,潘将军降吴实乃迫不得已,若有机会,务必劝其回归汉室。” 若大汉得了荆州,定需众多行政官员去治理。潘濬,就是最佳的人选。 其经略荆州数载,无论是在荆州的声望,还是对荆州的熟知程度皆远超他人。而且若是他归降大汉,并且得到重用,他原本下属的荆州官员,也会安心归降。 这样经过战乱的荆州也能够快速的安定下来。 关凤虽然对潘濬不满,但也知晓其中的厉害,还是收敛了个人情绪,点了点头。 随后,岳飞与关凤一同来到关押潘濬的屋内。 潘濬见二人进来,缓缓抬头,目光在触及关凤时,稍有凝滞,随后低头看向了身前的空地。 岳飞拱手道:“一别多年,潘将军别来无恙啊。” 潘濬语气平淡的说道:“幼常,近些年来,我时常会听到你的种种传闻。若是季常看到你现今的模样,定会深感自豪。” 接着神色有些黯然的说道:“人人都道,马氏五常,白眉最良。没想到这第五常才是最良的千里马。人人都道刘玄德知人善任,我看也未必... ..." “狗贼!先帝也曾是你的主君,你竟然完全不顾念昔日君臣之情,如此诋毁。夫君,如此忘恩负义之辈,不配为我汉臣!” 潘濬话未讲完,就被关凤拔剑抵喉,喝止住了。 岳飞将手放到关凤肩头轻拍两下。他从史书上了解到的潘濬,并非不知感恩之人,荆州失陷后,其他人都去面见孙权,只有他称病不往,涕泣交横,哀咽不能自胜。说明他对于刘备心中还是有情谊的。 岳飞猜测潘濬刚刚是故意如此说的,其目的是什么?为了激怒他们?为了寻死?还是让他们放弃招安? 岳飞笑了笑,“潘将军,不必如此。陛下与丞相知您降吴是无奈之举,皆想请将军回归汉室。” 潘濬冷哼一声道:“昔日关云长兵败麦城,我等孤立无援,确为不得已而降吴。然吴主对我有知遇之恩,常言道,士为知己者死,我已立誓此生绝不再叛!” “好,我这就成全你!” 关凤柳眉倒竖,剑尖朝着潘濬的脖子近了一寸,岳飞赶忙拦住。 其实岳飞内心对于潘濬的拒绝其实是认同的,异地而处,孙权对于潘濬确实有知遇之恩。说实话,当初潘濬在蜀汉并没有得到重用,而孙权却多次登门相请,对其礼遇有加,并且让其才华得到了施展。 所以,听到潘濬的那句士为知己者死后,岳飞就放弃了劝降的打算。若是潘濬真的因为自己的三言两语就投降得蜀汉,岳飞反而看不起他。 但是,潘濬确实对于今后大汉在荆州的布局有着重要的影响。且不说其领导才能,就从其在荆州士族中的影响力,大汉也要招安他。 总不能把蒋琬从都城调到荆州来当荆州刺史吧? “潘将军,你先好好想想。如今荆州归汉已不可转变。你于荆州多年,想必对这片土地及荆州百姓有着深厚情谊。究竟是为孙权守节,以报其知遇之恩,还是为荆州的百姓着想,以遂你治世之愿?还需你慎重抉择。” 说完岳飞便转身离开了。 廖化和来凑热闹的邓艾相互对视了一眼,而后看向了关凤。 关凤倒是没有任何纠结,将剑收回鞘中,直接跟在岳飞后面出去了。毕竟,她对潘濬没啥好感,难道没了他,大汉挑不出其他人才管理荆州了? 邓艾跟着廖化一起退出关押潘濬的屋内,叹了口气说道:“我看这事儿,还得是伯约来。幼常兄太正直了... ...我绝... ... 绝对没有说伯约不正直的意思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