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95章 四海归心-《三国:季汉刘璋》
第(1/3)页
建安九年,阳春二月。
刘璋望着廊下消融殆尽的冰雪,以及草木抽出的嫩芽,春意顿时萌发。
没有在廊下停留,他举步向前,来到府门前,笑呵呵的对着来人说道:“蒯君,上次一别,已是经年,不期今日又相逢也,真乃是人生快事。”
“一载不见,大王英武胜过往岁。”蒯良作为谦谦君子,难得吹捧了刘璋一句。
刘璋笑着摇了摇头:“蒯君,这样的话,不合出自你的口中,略显谄媚,少了君子的风采。”
“良此语非是媚言,而是大实话,实话实说也。”蒯良一副君子坦荡荡的模样,似乎是真的出自本心。
刘璋闻言,洒脱的大笑了几声,而后把臂蒯良,将蒯良迎入了府内。
于左厢分主客坐定,刘璋先是安排人手温上一壶酒,和蒯良对饮了起来,一杯酒水下肚,他快人快语,向蒯良问道:“蒯君此来,可是刘荆州有什么话想说?”
“大王怎么知道,刘荆州有话要说,而不是简单的祝贺大王扫定河北?”蒯良面露惑色,他这一行的使命,提前上报给过刘璋,所言是祝贺刘璋擒杀袁尚,克定河北,至于刘表托他带的腹心之语,却是没有表明在文书上。
“刘荆州名列八俊,是聪明人,也是个通达的人。”刘璋意味深长的称赞着刘表。
对于刘表这个人,刘璋自认了解的比较透澈,这是一个有点能力,但没有多大野心的人,所图谋的不过是坐保江汉,守户而已。
如果再有多些,那就是刘表有识人之明,就如历史上他了解自家的长子刘琦,认为刘琦不是可以寄托后事的人,因而在曹操一统北方,荆州受到威胁的时候,有过将荆州托付给刘备的豁达行迹。
只是荆州并非刘表一人做主,单骑入荆州的他,太过倚重蔡氏和蒯氏这些荆州的本土世家豪强,很多事情做不到独断专行,得权衡着来,商量着来,和一众的世家代表们。
是以或许刘表真心想将荆州托付给刘备,但荆州的本土势力不会让刘表如愿,蔡氏和蒯氏,心心念念的是归降曹操,在大汉朝廷上登堂入室。
所故因为刘表历史上有过这样的行迹,刘璋在蒯良抵达前,他对蒯良这一行所肩负的任务有过推敲,他认为蒯良应当不至于来此祝贺他拿下河北,应当还带来了刘表的心腹之言。
正如刘璋所揣摩的一样,蒯良伸出手从袖口中抽出一封书信,经由侍从递到了刘璋的手上,于此同时他口中解释道:“大王,这是刘荆州托我带来的信,其中所言,是刘荆州的腹心之言。”
刘璋从信封中抽出刘表的信,面容肃正的浏览了起来。
信中,刘表声言他已经年迈,老来昏聩,实在是做不得荆州的主人,希望来日刘璋能接手荆州,使荆州得享太平,也算是他刘表在荆州牧的任上,为荆州做的最后一件好事。
于信的末尾,刘表又言,他的长子刘琦平庸,没有什么大的才干,次子刘琮又过于年幼,希望刘璋能在他百岁之后,提携一二他的这两个劣儿。
不得不说,刘表的文采很是不错,一字一句,都让刘璋感受到了刘表的诚心真意,以及对刘琦和刘琮的舔犊之情。
“刘荆州的心意,孤已经知晓了。”刘璋放下书信,他向蒯良问道:“不知这件事刘荆州有没有和你们说,你们又是怎么看的。”
蒯良作为使者,自然是知道书信内容,也是刘表在书写这封书信前,召集过蔡氏和蒯氏的代表,试探过他们的口风,一众人等多数皆以为可,所故才有了这封书信。
这个时候,当刘璋问起,且不言你,而言你们,蒯良知道刘璋这是在问他们荆州世家的看法,毕竟刘表一个人的态度做不得数。
“大王。”蒯良拱手言道:“我等自然是唯刘荆州之命是从,说来我等也早有归效大王的想法,不过碍于山川阻隔,不得从于大王左右。”
“如此甚好。”刘璋不得不感叹,这世家到底是识时务的居多,愚忠的少,往往都是去低梢、倚高枝。
虽说这种行为旁人瞧不太惯,但刘璋认为多少可以省去一番心力,能不战而屈人之兵,自然是上上之选。
“蒯君,你且还报刘荆州,就说孤应下了他所请之事。”
“此外孤还有几句心里话,蒯君可以为我带到,刘荆州安集八郡,万里肃然,荆州士庶,安然于乱世,可谓功高也。”
“此等高功,必当酬之,豫章之地,不知刘荆州有无意乎。”
“大王所言,良必定带到。”蒯良心下松了一口气,他私下里受刘表托付,为刘表争取到和刘备一样的待遇。
如今不用他开口请求,刘璋就降下了豫章之地,既是省了他一番力气,也是让他完成了刘表的托付。
此行算的是圆满无缺了,蒯良如是想到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