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五一七章 王离论心(求票票)-《秦时小说家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“住口!”
    “小小军将,如何敢妄议陛下!”
    “王离,愈发没有规矩了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父亲。”
    “父亲!”
    “儿子……儿子如何敢妄议陛下,如何敢有那个心思,只是……事情道理如此。”
    “陛下近年来的身子多有不好,去岁巡视江南的时候,还曾从马儿上昏倒。”
    “是以,儿子觉太子储君当有出现。”
    “肯定是要出现的。”
    “太子储君,相当重要。”
    “倘若当年成为秦国太子的是长安君成娇,如今的秦国之事如何?”
    “倘若当年成为秦王的不是庄襄王,秦国之事,又当如何?”
    “父亲,儿子现在不是东郡大营的王离,而是王家的王离,父亲,一些事……总归要出现的。”
    “一些事,总归要来的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王离双膝跪地,深深一礼,父亲纵然呵斥自己,一些事……自己也是要说。
    自己是王家的人。
    自然要为王家的长远谋略。
    父亲,总是觉自己心性不够,不愿意和自己说那些事,自己……已经长大了。
    早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。
    父亲总是小瞧自己。
    以前自己初入军中的时候,是那样,现在……自己都已经快要成为军中主将了,父亲还是如此。
    “哦?”
    “这么说离儿你有大心思?你有大远望?”
    “且说来,给为父听听你的大见解!”
    瞥了跪在榻前的儿子一眼,王贲深深的叹息一口气,双眸轻轻闭起,数息之后,浅言而落。
    “父亲!”
    “父亲!”
    “儿子……儿子如何有大见解,只是觉一些事情应该早做准备,有备无患总归无错的。”
    王离抬首看了榻上父亲一眼,思忖之,缓缓应之。
    “有什么事情值得你去做准备?”
    王贲询问。
    “父亲,父亲……。”
    “父亲,始皇帝陛下的公子一个个都长大了,将来总归要有一个人承继帝国大业的。”
    “具体是谁,则是难料。”
    “扶苏公子的希望固然很大,这两年的公子高名声也是不弱。”
    “说不定,咸阳的其余公子,也有可能。”
    “父亲,我们王家在帝国,不是小门小户,在那样的大事面前,总归要有选择的。”
    “固然,一应诸事,可以等待尘埃落定之后,再行抉择,实则……不一样的。”
    “这些年来,始皇帝陛下对军中多有整顿,东郡大营十年来升迁的百长、千长、偏将……多从别的军中而来。”
    “多从两大学宫而来。”
    “鲜少从东郡大营内部提拔晋升,这对于……对于咱们王家而言,不是一件好事。”
    “相对于东郡大营,九原大营因要时刻面对北胡匈奴之事,相对好了一些。”
    “整体而言,咱们王家的力量实则是在慢慢减弱的。”
    “那样的事情,若是继续下去,再有一些年,东郡大营真的要变换模样了。”
    “东郡大营,固然不是王家的。”
    “但!”
    “数十年来,王氏一族为帝国开疆拓土、攻城灭国……,立下赫赫之功,不应该有那样的结果。”
    “儿子不希望看到一些年后,军中没有王家的旌旗!”
    “是以,那件可能会发生的事情,需要改变。”
    “如何改变,儿子没有思忖清楚,将来的事情,总归要落于将来的帝国天子身上。”
    “是以,将来的帝国天子是谁,格外重要。”
    “若是将来的帝国天子对咱们王家不满意,则无疑是莫大的灾祸,更甚未有立功的灾祸。”
    “若是将来的帝国天子对咱们王家满意,无疑是王家重新崛起的辉煌之机。”
    “将来的帝国天子,便是接下来可能会出现的帝国太子储君。”
    “太子储君,便在始皇帝陛下的膝下公子之中。”
    “父亲!”
    “儿子并没有私心,真的没有私心,所想所思都是为咱们王家,都是为王家的长远。”
    “诚然。”
    “无论是父亲,还是儿子,都是应该全心忠心于始皇帝陛下的,在那之外,一些长远的事情,又不能不察的。”
    “不谋万世者,如何谋一时?”
    “何况,儿子所想所为对帝国而言,并没有什么灾祸灾患,父亲,这是儿子的一颗心啊!”
    “父亲,明鉴儿子之心!”
    “……”		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