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顾铭依言照做,考篮里的东西被一一拿出,连炊饼都被掰开检查,砚台的夹层也被仔细探过。 确认没有夹带任何纸条后,一名差役才领着他进入贡院。 此时,旁边一名小吏手上拿着一张写满了蝇头小楷的纸条,脸色铁青: “这是什么?” 在他对面,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脸色瞬间变得苍白,嘴唇蠕动半天也没想出解释。 两名皂隶抢步上前,铁钳般扣住他双臂,拖死狗般向后拽去。 等待他的,可不止永久禁考这么简单。 运气不好的话下半生都要呆在号房里了。 顾铭没有多看,径直走进了贡院。 迈过朱漆门槛,喧闹顿被高墙阻隔。 一条条狭窄的甬道纵横交错,两侧便是一间间低矮的号舍,密密麻麻,如同蜂巢。 顾铭被分到的号舍在甲字区,位置还算不错。 号舍内空间狭小,仅容一人转身。 一块木板是桌,另一块木板是床。 顾铭将考篮放好,拿出笔墨纸砚一一摆放整齐,又将苏婉晴准备的蒲团放在木板床上。 做完这一切,他心中的紧张感才稍稍平复。 咚——! 悠长而沉重的钟声响起,回荡在贡院上空。 第一场,开考。 很快,差役脚步匆匆地走来,将一份卷宗从号舍的小窗递了进来。 卷宗入手,沉甸甸的。 顾铭深吸一口气,将其展开。 蝇头小楷的题目映入眼帘,一共五道经义题。 只看了第一道,他的眉头就紧紧锁了起来。 “其然,岂其然乎?媚于灶。” 前句出自《论语·宪问》,对别人称赞某人仁德时的怀疑之辞。 后句出自《论语·八佾》,指讨好灶神。 两句话风马牛不相及。 标准的截搭题。 顾铭皱起眉头,看向第二题。 阐述:“子曰:‘莫我知也夫!’子贡曰:‘何为其莫知子也?’子曰:‘不怨天,不尤人。下学而上达。知我者其天乎!’” 此题要求对一整章对话进行通盘阐释。 难点在于准确把握圣人感叹的复杂心境,并透彻理解“下学而上达”与“不怨不尤”、“知我其天”之间的深层逻辑。 同样是一道难度极高的题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