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学习兵书,是赵充国最大的爱好。尤其是《孙子兵法》,他爱不释手,反复研读,对书中的妙计,如 “知彼知己,百战不殆”“先计而后战”“不足者守有余”“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”“穷寇不可追”“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者也,不战而屈人之兵,乃善之善者也” 等,不仅能倒背如流,更有着惊人的理解。 赵充国对任何问题,都有着追根究底的精神。一日,郡学先生在课堂上诵读一段课文,赵充国毫不犹豫地站起身来,双手抱拳,恭敬地问道:“先生,这段文字是什么含义?请给我讲讲吧。” 这一问,让原本喧闹的课堂瞬间鸦雀无声。先生板着脸,手持戒尺,缓缓走到赵充国面前,厉声问道:“你能背诵吗?” 赵充国镇定自若,声音洪亮地回答:“能。” 先生说:“好,那你就背诵给我听。” 赵充国朗朗地背诵起来:“子夏曰:贤易色,事父母,能竭其力;事君,能致其身;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虽曰未学,吾必谓之学矣。” 先生原本打算重重地处罚赵充国,打他二十戒尺。但转念一想,赵充国与众不同,他天资聪颖,有着一目十行、过目不忘的天赋,心中不禁对他生出几分喜爱。于是,摆摆手,让赵充国坐下,耐心地解释起来:“子夏说,看重品德,不看重姿色,侍奉父母,能尽心竭力;服侍君上,不惜献出生命;同朋友交往,说话诚实可靠。这样的人,虽说没专门学习过,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。书中的道理,我原想等你们长大了再讲,没想到你小小年纪,便有如此求知欲,想必领会得会更多。” 先生滔滔不绝地讲解着,赵充国静静地听着,眼神专注,仿佛身临其境一般。 下课了,几个同学围过来,拍着赵充国的肩膀问道:“你向先生提问,不怕挨打吗?” 赵充国一脸认真地回答:“我爷爷说,不懂就要当场问老师,为了弄明白道理,即使挨打也值得。” 春夏秋冬,四季轮回,赵充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,学业日益精进。但他每天仍不忘前往城外,练习武技。晨曦中,弯弓搭箭,箭矢如流星般射向靶心;夕阳下,他挥舞着长剑,身姿矫健,剑影闪烁。他深知,只有文武兼备,才能在未来的战场上,实现自己的抱负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