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7 棋艺比试-《大唐公主的小驸马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一败涂地。
    十个人陆续下台。
    台下多的是惋惜,不过并没有谁认为王彬能坚持多久。
    在场的有多少人?
    最少有千人,只要他敢一直迎战,总有人能打败那个嚣张的公子哥。
    接下来上场的还是那些比较冲动的,认为天上会掉馅饼的人。
    有一些水准而没有达到大师境界的人已经聚在一起,商议对策。
    “我有个办法,需要诸位兄弟的协助。”
    “但说无妨。”
    “我们合作,下块棋,每个人都飞快的落子,不用追求完美,只需要压榨他的反应时间,越到后面越需要如此,为队友赢得一线生机。
    我看他八成是过目不忘之辈,将所有的棋盘记在心里,不过台上刚刚上去的人花的时间太久了,别人在思考的同时,他也有很长时间做出反应,所以,上面十个人才会落败。”
    是啊,哪有人能够同时下十盘棋,这样的人还是人吗?
    总有人,用自己的智商和上限去衡量别人的上限。
    所以。
    “就这么干,只要我们十个人一起下快棋,我就不信他反应的过来。”十人里面棋艺最差的人说。
    “那这个收益怎么分?”里面棋艺最好的人问道。
    提议的人说道,“平分啊,如果单独谁上去可不好说谁下得过他一个人,张老,您棋艺最好,你可以用心着点,我们捧您一个人。”
    几个人还是都有自知之明的。
    就这么决定了。
    第二批人很快落败,他们是来陪跑的,无论是真正棋艺高超的人,还是计谋过人的,都没有上场,他们不过是来凑热闹的。
    或者说,碰运气的。
    第三批,有这心机和计算的人登台。
    沈三问略加思索,给自己找了个不错的工作,王彬也曾经做过的事情。
    开盘。
    与王彬打过招呼后,沈三问叫来十个人,支起一个布亭子。
    上面一个迎风摇荡的旗帜,写着“棋盘胜负压注台”。可惜没有风,旗子也荡不起来,最终只能无奈的用绳子固定住。
    王彬第二次登场,说不出的春风得意。
    谈笑间,有股睥睨天下,在座棋手,加起来都比不过我一个人的志气高昂。
    “各位朋友,如果有对自己或者好友比赛自信的人,可以去旁边的压注台为自己博个彩头,如果赢了,便是双喜临门。如果注台不能支付,王某便付了。”
    有了王彬的保证,很多人围了上去,这个是信誉台了。
    当然,沈三问比王彬有钱,肯定用不着他来付钱。
    上面如今的比率特别夸张。
    王彬胜,一千赔一,十盘为一轮压注。
    然后是王彬负,输一盘一赔一万,也就是所有的盘数记起来,王彬每输一盘,那一两变一万两。起步下注十两金子。
    这让很多人望而却步。
    也有一群人红了眼,十两变十万两,只需要他们有十两金子。
    可惜,他们没有。
    倒是有几个贵公子,愿意交这个智商税,反正十年金子对他们来说算不了什么。但要是赢了,那就是真的发达了。
    他们按捺住心里的欣喜,眼里都是笑意。
    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,没有人是可以不败的,这金子他们好像是赢定了。
    沈三问默默记下这几个人的名字,默默在他们额头加上一辈标签:傻。
    没看到旁边也有些有钱的人没下吗?谁比谁傻,钱哪有那么容易赚的。
    至于每一小盘的比率就不好说了。
    可以自由选择棋盘号,任意选择数额,赔偿比率也高的吓人。
    这和平时他们见到的赌局有些不同,这个鼓励你多选一些号。
    选一个号,十文,赔率一比十。
    选两个,赔率就是二十。
    选三个,三十文,赔率变成了四十。
    十个,一百文,赔率已经变成了五百一十二。
    不过大多数人,也不会选十个。因为还有个单排选负的,赔率是一比六百。
    传说中的捡钱,大概就是说的这种活动了。
    而且,文人的活动,不过是附加在棋盘输赢上的彩头,没有人把这当成是赌注。
    这考量的也不是运气,而是棋盘上真正的风采和实力。
    这是现场第二次沸腾,王公子真的是来送钱的。
    这个开摊的沈公子,也是来送钱的。
    这年头,难道钱已经不重要了吗?
    沈三问注定要赚的盆满钵满。
    因为,要是有运气可以依靠,大部分人不会去拼努力。
    现在,就是他们的运气。
    不少人双手合十,开始向他们心中的神明还愿,“阿弥陀佛,感谢如来佛祖玉皇大帝给的这次机会,我一定好好珍惜。”
    每一场都有人下注。
    因为棋艺交流和沟通很频繁,谁棋艺高,谁是臭棋篓子,一来二去,大家心里都有数。
    那么,他们心里的高手上场的时候,他们都愿意去投一份。
    这是支持,为他们看好的人加油。
    王彬看着台下的热闹,觉得心里好受多了。
    不然接着沈三问提供的工具,给他自己搞这个名声,他心里不安。
    现在,他得名,沈三问得利,多好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