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就见张一凡展开的这张图纸上,画着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,不过有汉字标记,大明疆域非常明显。顿时,他就更为好奇,立刻仔细地打量了起来。 “对,要派船队才可以!”张一凡听了,依旧点头。 “可以,可以!”朱标又是点头,不过猛然间,他似乎又发现什么,抬起头来看向张一凡道:“从这地图上看,要想转一圈回来,还非得从海路走才好?” 这似乎完全可以啊! “大哥,你说是不是?我们认为的那些蛮夷,估计都要比他们开化多了。” 于是,他们两人就仔细商量起这个事情来。 总之,要考虑地事情非常多。特别是朱标因为不太懂考虑不到的,张一凡其实都知道,也要提出来,让朱标知道。 张一凡正想笑下大牛的行为,不过听到他的话之后,忽然想起了一个念头。 买一处宅子,设立一个类似通俗文学起点社这样的机构,就可以让他们在一起交流,再弄个杂志,半月刊或者一月刊,让他们把发现的东西拿来投稿发布。一开始的时候,可以自己审核,也可以让自己媳妇帮忙审核,到后来,设立一个委员会审核稿子决定是否发布…… 张一凡这边,开出了每人五十贯的安家费,会额外召集一千人,并许诺带回外国特产之后回来,还有给予每人一百贯的奖赏。当然,这些人都要是船队所需的技术人员。 出海这个事情,不是那么容易的,好处呢,恐怕也不是立刻就能看到的。但是,从长久来说,从大明皇帝的角度来说,其实也是有这个必要的。 有一点尴尬的是,张一凡过去的时候,正好撞见了大牛在用显微镜研究他的那虫子。很显然,这股风气已经从京师刮过来了。 此外,朱元璋也是有点感慨,张一凡只是为了论证地球是圆的,证明他新学的准确性,就要出去十五万贯钱。这天底下,也只有他能这么豪爽了吧? 为了新学,为了成为所谓的千古一圣,真得太拼了! 有了朱元璋的支持,剩下的事情,都是朱标这边派人跟进张罗。张一凡的重心,就又扑在了蒸汽机的打造上。但是马上就过年了,年前是绝对不可能完成蒸汽机的打造。 看来,是时候有必要成立一个论坛,把这些志同道合的人汇聚起来,这样有利于新事物的传播和讨论,以便能更进一步。 张一凡发现,柳家村的规模更大了一分。大牛和二牛都已经结婚,不过大牛还没孩子,但是二牛已经生了个男娃。 张一凡更多的是要论证他的新学,就如此不惜代价,自己是未来的大明皇帝,当然也要未雨绸缪,多做一些准备总是没错的。 这一看之下,朱标就惊讶地问道:“伱怎么知道这么多?” 就听张一凡继续义正言辞地说道:“这不但是为了论证我的新学,还为我大明了解这个世界,带回其他地方的特产,改善我们大明的生活,都是有好处的。以后我们大明的东西多了,要卖出去也能知道卖给谁!” 听到这些话,朱标终于也严肃了脸,忍着地考虑这个事情。 结果没想到,还是低估了京师有钱人的数量,并且也低估了他们对男人能生虫子的好奇。 …… 张一凡听了,连忙回答道:“大哥,我在香山县的时候不是和南洋有买卖么?也是听说了一嘴,但是没法确定真假,我就大胆假设,先假定是有的,然后小心求证,就等着派人过去看看是不是真有!” 走什么线路,和当地人用什么方式打交道,如果交恶怎么办,也要考虑。 张一凡的脸皮厚起来的时候很厚,不怕说,只是笑着说道:“就是急了,因为我觉得出海一圈,至少要个三五年时间,太久了啊!” 这一下,朱标的兴致也很高了,看着自己卷起来的地图,不断地查看。 朱标一听,笑着点点头说道:“这倒也是,时间可不短。所以,你有什么想法么?” 大牛这边,被张一凡撞到,也有些尴尬,就给张一凡解释道:“老是听说这事,但是也没地方问,就只好自己在这看看,琢磨下了。不过琢磨也是瞎琢磨,也不知道对不对,想法对不对……” 对哦,大牛这边没人交流这些新事物,那南京城里也应该有很多人,同样对于新鲜事物有兴趣,但是同样不会有交流的对象。就算有,估计也只是三五好友之间交流而已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