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秦斯只能挎着满满的书包一脸苦闷地回家去。 唐绾在店里,他又一个人在家了。 暑去秋来,地里的豆子长势喜人,不等丰收时,村里人的心情就鼓胀起来。 等真的到九月底十月初收豆子的时候,又是一场热闹的丰收。 这一个月里秦斯又没能闲着。 早在七八月的时候,他就把小麦施肥的法子都挨家挨户教了,确保想施肥的每家都学会。 现在收了豆子,地里缓过一遍,又得接着播种,秦斯不太放心,每天田间地头地跟进情况。 但好在这回不用他亲力亲为,要轻松很多,秦斯也不会大包大揽,而是跟庄稼户们一起研究分析,争取做出最适合本地土壤情况的肥料。 如果出了问题,也有人可以分担一点风险。 九月十月又是接连忙上两个月,等秦斯回过神的时候,家里又是堆满了粮仓。 也到了交粮税的日子。 此间税费繁琐且类别很细,秦斯第一次知道的时候头都晕了。 像人头税,粮税,商税,徭役,杂税,关税,盐税铁税这些都还好懂,但有些,譬如晚婚税,少生税这种就让秦斯不太明白了。 当然这是秦斯自己的叫法,他实在没想到在这里晚婚晚育都要交税。 “自然是要的,如果女子十七不成亲,男子二十不成亲,每年都要交税,相公嫁进来之前,我已经交了三年税了。”唐绾实诚道。 “如果身体没问题的话,成亲两年没有孩子就要交税,成亲五年有两个孩子以下的也要交税,不过这一条倒是很少有人交钱,毕竟乡下人,孩子总是越生越多的。” 见秦斯觉得震惊,唐绾又多说了几条,“另外还有和离税,两人拿婚书去和离时也要交钱,但咱们小地方也不常见。” 秦斯马上握住她的手,“这一条我们永远用不上!” 唐绾笑着,“嗯,是。” 青年喃喃自语,“如此重税,寻常人家怎么支撑得起。” 国库空虚就要加大赋税,如果肥田法能够在三年之内普及推广到全国,就好了。 但这不是简单的事,需要现在本县推广开,这一茬赶不上,就得等到明年春天播种,等到秋天才能见成效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