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零二章 各处游玩-《重回七七种田养娃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人家啥都没说,就是陪着许世彦说话聊天,尽地主之谊罢了。
    许世彦说想带着孩子们去海边转悠转悠,十八号这天,市里安排人,送许世彦他们去东沟那边。
    东沟,就是以前的安东县,等到九三年,会改名叫东港。
    当年,进长白山讨生活的人,除了放山打猎之外,还有一条出路,就是进山场子伐木。
    冬季在山里伐木,开春之后把木材扎成木排,顺水漂流而下。
    当时放排分南流水和北流水。
    北流水是顺着松花江一直漂流到船厂,南流水,就是从鸭绿江顺水而下,直到安东。
    南流水稳,放排的时间长,要是赶上天气不好,这一路得两个多月。
    北流水比较短,好的时候半个月二十天就能到。
    但是北流水急,险滩恶哨多,稍微不注意就会排毁人亡。
    所以很多排帮,都爱走南流水,这安东,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木都。
    如今的东沟,已经看不到当日木都的情景。
    不过这边靠海,对于从来没见过海的孩子们来说,什么历史文化都不如眼前这片海。
    在陪同人员的帮助下,一行人坐上渔船,到大鹿岛上玩了很长时间。
    随行的人还给许海源、许瑾萍他们讲了当初的甲午海战,还有毛文龙抗金的碑文,以及英吉利当年在这建立的航海灯塔。
    几个孩子都听的入了迷,同时也对当时朝廷的腐败万分唾弃。
    许世彦觉得这个挺不错,既让孩子们玩了,还接受了教育,挺有意义。
    当然,照片也是少不了的,许世彦拿着相机,给父母妻儿照了好多相。
    还拜托陪同的工作人员帮忙,给他们一家合影留念。
    在岛上玩够了,他们坐船重新返回东沟,在这边吃了顿很有特色的午饭。
    尽管这时候还不是海鲜最肥美的季节,可工作人员还是很用心,帮忙安排了。
    丹东最出名的黄蚬子、面条鱼,还有螃蟹等。
    这下可把许海清高兴坏了,逮着就是一顿吃,要不是肚子装不下,估计他能一直吃。
    许世彦一行,在丹东住了两天,各处转悠了一圈。
    许世彦还带着许海源他们,去爬了下虎山长城。
    孩子们倒是玩的挺高兴,一点儿也不想家,可许世彦夫妻不行啊。
    家里那么多事情呢,哪能一直在外面玩?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