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59丝路织星河:全球桑蚕共融图(续2-《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卓玛的“桑蚕文化展览馆”也成了全球桑蚕文化的交流中心。每天都有游客来参观,有的是来学习桑蚕技术的匠人,有的是来了解桑蚕文化的学生,还有的是来寻找合作机会的企业家。展览馆里的展品也越来越丰富——肯尼亚的“沙棘金叶桑”标本、塔希提的“雨林桑丝橡胶布”、安第斯的桑丝驼羊毛混纺毯、挪威的北极桑蚕围巾,还有那块“全球最大桑丝牦牛毛混织藏毯”的缩小版复制品,每天都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。

    这年冬天,藏北下了一场大雪。卓玛担心桑园的温室,一大早就让达娃陪着去桑园查看。走进温室,看到“雪域混种桑”和“沙棘金叶桑”的杂交苗长势喜人,叶片上积着一层薄薄的雪,却依然翠绿,卓玛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。

    “卓玛姐,你看!这株‘星河桑’开花了!”达娃指着一株桑苗兴奋地说。卓玛凑过去一看,果然,桑苗的枝头开着小小的白色花朵,像星星一样点缀在绿叶间——这是藏北桑园第一次迎来桑花绽放,意味着明年春天,桑园就能收获第一批桑果,就能用自己的桑果培育新的桑苗了。

    卓玛立刻拿出手机,给苏尔玛、守苗爷爷、奥莉娅、莫阿娜他们发视频,分享这个好消息。屏幕里,苏尔玛看着桑花,笑得眼睛都眯了:“太好了!这是藏北桑蚕文化的新起点,也是‘丝路织星河’的新里程碑。”

    守苗爷爷则在屏幕里说:“桑花绽放说明桑苗已经完全适应了藏北的环境,明年我们可以大规模培育‘星河桑’,不仅种在藏北,还要送到非洲、塔希提、挪威,让‘星河桑’在全球的土地上扎根。”

    奥莉娅在屏幕里也传来好消息:肯尼亚的“沙棘金叶桑”已经开始批量种植,牧民们不仅学会了养蚕,还学会了用桑果酿酒,用桑枝制作手工艺品,桑蚕产业给牧民们带来了更多的收入。

    莫阿娜则说:塔希提的“雨林混种桑”长势很好,“雨林桑丝橡胶布”已经出口到欧洲和美洲,很多设计师都来塔希提寻找灵感,想和当地的匠人合作,开发更多的桑丝产品。

    看着屏幕里大家兴奋的表情,卓玛突然有了一个想法:“明年夏天,我们再举办一次‘全球桑蚕文化节’吧!就在藏北,邀请全世界的匠人来参加,我们一起种‘星河桑’,一起织新的藏毯,一起分享桑蚕文化的故事。”

    大家都立刻赞成,苏尔玛说:“我们还要把‘全球桑蚕共融图’带来,在藏北举办一次大型展览,让更多人看到全球桑蚕文化的发展,看到协作与传承的力量。”

    接下来的几个月,卓玛开始忙着筹备第二届“全球桑蚕文化节”。她让达娃负责联系各地的匠人,让卡米拉负责更新“全球桑蚕文化数据库”,让守苗爷爷负责培育新的桑苗品种,自己则忙着设计文化节的活动流程——有桑苗种植体验、桑蚕技艺展示、桑丝作品展览,还有一场全球匠人共同参与的织毯活动,大家要一起织一块“星河映未来”的新藏毯,上面要绣上全球所有桑园的最新景象,要绣上每个地区桑蚕文化的新发展。

    明年夏天,藏北的草原再次热闹起来。来自全球十几个国家的匠人陆续抵达,有的带着新培育的桑苗,有的带着最新的桑丝作品,有的带着当地的特色染材,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,眼里满是期待。

    文化节开幕式当天,太阳刚升起,草原上就响起了悠扬的歌声。卓玛穿着用桑丝和牦牛毛混织的新藏袍,站在高台上,手里拿着一株“星河桑”的幼苗:“亲爱的朋友们,欢迎来到第二届‘全球桑蚕文化节’!从藏北到非洲,从塔希提到安第斯,‘丝路织星河’的故事已经在全球的土地上展开。今天,我们要一起种下‘星河桑’,一起织就‘星河映未来’的藏毯,一起把桑蚕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更多的土地,一起把协作与传承的故事延续到更远的未来!”

    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,匠人们纷纷拿起铁锹,在桑园里种下新的“星河桑”苗;孩子们则拿着桑丝,在“星河映未来”的藏毯上绣上自己的梦想——有的绣着桑园,有的绣着织机,有的绣着全球各地的小朋友手拉手,有的绣着一条跨越全球的桑丝,连接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。

    苏尔玛和守苗爷爷坐在织机前,开始织“星河映未来”藏毯的中心图案——那是一株巨大的“星河桑”,根系深入地下,连接着全球的桑园;枝叶向四周伸展,覆盖着全球的土地;枝头开着白色的桑花,结着红色的桑果;叶片上则绣着每个地区的桑蚕文化符号——藏北的雪山、非洲的沙棘、塔希提的雨林、安第斯的驼羊、挪威的极光,还有无数匠人的笑脸和孩子们的身影。

    奥莉娅和娜拉则在藏毯上绣非洲的场景——金黄色的“沙棘金叶桑”林里,牧民们在养蚕,孩子们在采摘桑果,远处的草原上,桑丝挂毯在风中飘动,像一片彩色的海洋。

    莫阿娜和莉莉则绣塔希提的雨林——高大的橡胶树之间,“雨林混种桑”长势喜人,瓢虫在叶片上爬行,村民们在制作“雨林桑丝橡胶布”,蝴蝶在桑花丛中飞舞,像一幅生动的雨林画卷。

    时间一点点过去,“星河映未来”的藏毯越来越丰富。傍晚时分,藏毯终于完成了——五十米长的藏毯铺在草原上,像一幅巨大的全球桑蚕文化地图,中心的“星河桑”连接着世界各地的桑园,边缘则绣着无数的笑脸和梦想,像星星一样点缀在藏毯上。

    所有的人都围在藏毯旁,拍照、欢呼、拥抱,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。艾拉拿着话筒,声音激动:“‘星河映未来’藏毯不仅是一件艺术品,更是全球桑蚕文化协作的新见证。‘丝路印记’品牌会把它送到全球各大博物馆展览,让更多人知道桑蚕文化的魅力,知道协作与传承的力量。同时,我们会成立‘全球桑蚕文化发展基金’,支持更多发展中国家发展桑蚕产业,支持更多年轻人学习传统桑蚕技艺,让‘丝路织星河’的故事,在全球的土地上永远延续。”

    夜幕降临,草原上亮起了灯光。大家围着藏毯,跳起了锅庄舞,歌声、笑声、织机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,像一首温暖的交响曲。卓玛看着眼前的景象,想起了去年冬天那个绝望的夜晚,想起了卓玛奶奶留下的银质桑蚕佩饰,想起了全球匠人一起努力的日日夜夜——从藏北的雪域到非洲的草原,从塔希提的雨林到安第斯的高原,桑苗在生长,桑丝在编织,匠人们的心连在一起,织成了一条跨越全球的“桑蚕星河”。

    夜深了,卓玛和卓嘎坐在桑园里,看着温室里的“星河桑”在灯光下泛着嫩绿的光。“姑姑,以后我要去全球的桑园看看,要把藏北的桑蚕技艺教给更多人,要让‘丝路织星河’的故事,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。”卓嘎的声音里满是坚定,眼里闪烁着梦想的光芒。

    卓玛摸了摸卓嘎的头,抬头望向星空。夜空中,星星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,像藏毯上绣着的梦想,像全球桑蚕文化的点点光芒。她知道,“丝路织星河”的故事还会继续——明年,他们会去南美雨林探索桑蚕与雨林生态的共存;后年,他们会去澳洲沙漠培育更耐旱的桑苗;大后年,他们会去南极边缘,尝试让桑苗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下生长。

    只要桑苗还在生长,桑丝还在编织,匠人们的梦想还在延续,这条跨越全球的桑蚕星河,就会永远闪耀,永远续航。

    织机的梭子在丝线间穿梭,发出轻微的“沙沙”声,像桑苗生长的声音,像蚕宝宝吐丝的声音,像全球匠人共同的心跳声。在这个寂静的夜晚,藏北桑园的灯光,和非洲草原的灯光、塔希提雨林的灯光、安第斯高原的灯光、挪威北极圈的灯光,一起在地球上闪烁,像一颗颗星星,组成了一条跨越全球的“桑蚕星河”,照亮了人类协作与传承的道路,也照亮了未来的希望。

    而这条星河的故事,还在继续……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