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八章 殿前争吵-《重生之赵武天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韩国之前对于此事也是非常重视的,但是,自从当年赵国开始向韩国购买武器开始,整个韩国就变得浮躁起来,很多人都转变了身份,开始当一些匠人,商人。既然你可以卖给赵国,就不能卖给其他诸侯吗?好吧,既然当官的不卖,我们这些百姓来帮着卖。于是,商业的风潮在韩国传播开来。

    韩国和其他诸侯一样,对于商业的态度是非常暧昧的,虽然不支持,却也并不反对。更何况,由于条件的限制,商业的税收收入也是相对较低的,占整个国家大头的,还是农业税。

    正是基于此,越来越多的人从土地上逃了出来,开始经商,而韩国的环境又不适合经商,很多巨贾便带着产业和财富迁移到了别的诸侯那里。

    连年的战争,加上极低的生育率,造成了人口增长的减缓;商业的繁荣,又影响到了农业的发展,使得粮食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;韩国本就土地稀少,人口有限,商业的繁荣实质上是破坏了韩国的战争潜力。韩国的粮价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疯狂的阶段,只不过这一切,都掩盖在了韩王的财富越来越多这一表象之下。

    所以,韩国如今即使全国总动员,也未必能够集合起来三十万部队,而这里面能称得上精锐的,更是少之又少,这样一直部队,拿什么和秦国去抗衡呢?

    “远水解不了近渴,即便如此,也必须让他们上前线去,否则,失去宜阳,顶多是三川郡被秦国霸占,而失去了武遂,韩国就要被秦国卡住咽喉了。”

    武遂之所以重要,是因为此地恰好在轵关陉的入口处,和野王一前一后,前后呼应,控制着整个轵关陉。如果说野王是上党的大门和轵关陉的要塞的话,那么武遂就相当于轵关陉的大门。只要秦国占领了轵关陉,秦军就可以通过占领的原魏国安邑城,直接经过轵关陉到达韩国,而不费吹灰之力。是以其重要性,不言而喻。

    “臣只怕是引足救经,适得其反。”就在这个时候,张开地突然发言到。他多年前被韩宣惠王发配去了野王,如今又被召了回来,倒不是说当今韩王对其有多器重,而是因为韩王仓本身就是一个机会主义者,无论是山东六国还是秦国,他都是抱着左右逢源的态度,也正是如此,张开地才能回到新郑。

    韩王眼神一眯,“此言何意?”

    “大王,这些部队战斗力极其低下,根本形不成战力,以这些部队送去前线,无非是送了些奴隶给秦国。不但阻止不了秦国,反而会让秦国越来越壮大。到时候,不但解不了宜阳之难,恐怕连带着这个三川郡,都会在秦国的控制之下。当此时,大王将悔之晚矣!”

    “荒谬!”公仲侈见到这个政敌又在反对自己,赶紧出来反驳,“秦国是英勇之士,韩国就是土鸡瓦狗一般,不堪一击吗?张大夫此言,臣不敢苟同!”

    张开地对公仲侈的话也是展开了嘲讽,一些跟随他的大臣也进来帮腔,当然,公仲侈的最随者们也毫不示弱,和张开地等人展开了对峙,两帮人在朝堂上互相吵闹,不亦乐乎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