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她倒是不担心自己的前程,若无缘分,将来自梳了,在黛玉的屋里做个嬷嬷,也能平平安安地了此一生。 李家看中她,画屏也不意外,李家不是贾府的家生子儿,虽早年跟了侯爷,但总有一点儿危机感,她若是进了门,李家也好安心。 李守正此人,既是侯爷说行,画屏也不挑剔道,“这样的事,夫人做主就是了!” 黛玉才梳洗好,迎春便来了,黛玉拍了拍画屏的手,与画屏一起出去,迎春在椅子上落座,因年长,也没有起身。 “侯爷来了书信,说是让尽快把二姐姐的事儿办了,姑爷不日要往辽东去,想必是要带二姐姐一同前往。” 迎春听了这话,吃了一大惊,她从未想过有生之年竟还要出远门,不由得惊愕道,“连我也要去辽东?” “姑爷在侯爷跟前当差,侯爷那边要用人,一时半会儿也不得回来,姑爷自是要前往辽东,把二姐姐一个人留在家里,到底不妥,若能跟着去,是最好不过的了。” 迎春不知为何,很是有些紧张,手紧紧抓住椅子扶手,想象着辽东在哪里,又是怎样一副景象? “三妹妹去了辽东,到时候二姐姐过去了,正好可以与三妹妹做个伴儿呢,也不孤单!” 黛玉走到了迎春的跟前,轻轻地扶着迎春的肩膀,笑道,“说起来,我真是羡慕你们,我也是几年前跟着侯爷去了江南,这两年来,在京中,哪里都不曾走动,也想出去走一走了。” 迎春听得此言,头一次,心头对未来起了憧憬,她咬着唇瓣,腮凝新荔的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意来,“若我们都去了辽东,岂不是把你一个人留在了京中?” 贾琮想要接黛玉去辽东的话,此时她不能说,她与迎春等人不同,乃是贾琮的嫡妻,贾琮领兵在外,家眷不能离京,与质子无异。 黛玉不由得笑道,“瞧你们一个个都飞走了,将来,这宁熙堂,可不就只留了我和大嫂子了?” “谁又要走了?我才不走呢?” 一道俏生生的声音传了进来,便见惜春和尤氏一块儿来了,这话是惜春说的,画屏在一旁道,“四姑娘将来也有出阁的日子,哪有女儿家留在家里过一辈子的道理?” “是没有!”黛玉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,画屏思及此中意义,顿时羞得满脸通红,忙扭过头去给二人传茶。 尤氏见此,不由得好笑,捏着帕子的手虚点了黛玉一下,“真是伶牙俐齿得可恶,你也是仗着成亲早,年纪又不大,说这样少年老成的话,也只好压一压她们这些姑娘家!” 黛玉想到自己和贾琮虽说没圆房,可一些夫妻间该做的事也没少做,大嫂子这是在小瞧自己呢。 黛玉难得羞涩地低了下头,惜春还在一旁问,到底是谁又要走了,拉着迎春道,“二姐姐,难道是你吗?你也要去辽东了?” 不等迎春说话,惜春忙过来缠着黛玉道,“二嫂子,我也要去,你和二哥哥说,让我也跟着去辽东好不好?” “我何曾说过我现在就要去辽东了?”迎春道。 见尤氏也在用眼神询问,黛玉便将贾琮来信的事说了,“侯爷让我和大嫂子早些筹办二姐姐的婚事,也让二姐姐体谅,他眼下不能回来送嫁,还说让我多多准备嫁妆,以补偿二妹妹。我想着,不如再添一万两。” 那就是五六万两了,迎春摇摇头,“这万万不可!” 昔日的二木头如今也有了主张,尤氏深感诧异,劝道,“女孩儿家去了婆家,可就不一样了,手里头的嫁妆多一些,将来底气也足,如何不要?” 迎春眼中含泪,“若是孙家那样的人家,五六十万两银子做嫁妆又如何?姜家这样的人家,上无公婆,下无妯娌小姑子,嫁妆再少,也不会有人说我什么。” 这真是难得的见识了! 尤氏暗自点头,看向黛玉。 黛玉笑道,“姜家家底薄,听说姑爷是个一心做事,不太会挣银子的,将来难道要靠姑爷那点子俸禄过日子?既是侯爷吩咐了下来,我若是省了银子,将来岂不是我的不是?” 尤氏问道,“听说那边大姑娘也要定下好事了,不知许的是哪户人家?” 这一说,迎春和惜春的耳朵竖起来了,黛玉道,“我是听说,怀恩侯府赵家的二老爷嫡妻过世了,要寻个续弦,再有就是……孙家!” “孙家?”尤氏吃了一惊,“不是……怎么会又说起孙家来了?” 孙家求娶迎春不是被贾琮给拒了,怎地还说起孙家来了呢? “侯爷是不答应,谁知孙家不知怎么搭上了王家,王家给太太递了话,说是这孙绍祖人品容貌均是不错,身上袭的是指挥之职,难得家资饶富,弓马娴熟,应酬权变,将来在京营中谋个职位,也是前程似锦。” 娘家嫂子出的主意,如此一说,王夫人还不动心?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