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而怀恩侯这边,当初东山苑一事闹得多丑,荣国府图脸面都不能把元春嫁过去,皇太后健在,又不好直接拒绝,正好有了孙家这回事。 昨日,熙凤过来与黛玉唠嗑,说了这一档子事,黛玉一听便知道,这孙家与赵家说白了,还是太上皇与皇上之间的角逐。 荣国府竟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其中了吗? 见黛玉听完就沉默,熙凤看不懂这些事,但她一向警觉性高,心头也跟着不踏实起来,又不好问,自嘲一句,“唉,横竖这府上如今连爵位都没了,也没什么好怕的了。” 尤氏听黛玉说完,不知道该说什么,结结巴巴地来了一句,“这么说,咱们这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?” 黛玉笑起来,道,“横竖是肥水没流外人田呢,这又有什么!” 那孙绍祖年岁也不小了,还未娶妻,偏偏元春也与他年岁相近,若单从年龄上论也是极为般配。 正说这话,外头的婆子来报,说是族里几位太太奶奶来说话,原是听说,辽东大捷,宫里给黛玉赏赐下来了,均是听到了风声前来,好问自家的孩儿在辽东那边可好? 打仗是一件危险的事,没有消息传来是最好的消息。 “都是谁?”黛玉问道。 “西廊下的五奶奶来了,还有娄大奶奶来了,还有三房里周大奶奶也跟着过来了。”晴雯道。 “都请进来吧!” 西廊下的五奶奶乃是贾芸的母亲,身上穿一身洗得干干净净,略有些发白的褙子,精神尚好地进来了,与她一同的是娄氏,膝下一子是贾菌,荣国府派重孙,与贾兰一块儿在贾家书院读书,这些日子以来,常来黛玉这里坐一坐。 二人身后,躬身走着一人,乃是贾芹的母亲周氏,上前来给黛玉请了安,道,“弟妹好气色,原说琮哥儿这么一去,弟妹一个人在家里孤独些,今日听说五嫂子她们过来与弟妹说话,我说我也过来陪陪。” 当初,贾琮命年岁大的族里子弟去尚武院,若读过书,想上进,或是年岁小的,如贾菌这样,去崇文院,贾芹却是仗着原先与贾珍混得好,家里尚有几分积蓄,将贾琮的话置之不理。 今日上门来,黛玉觉着,是无事不登三宝殿,笑了笑道,“周嫂子这话说得,倒是我盼着朝廷有事,盼着侯爷出征一般。” 周氏笑道,“朝廷有事,侯爷正好也有了立功的机会不是,听说侯爷这一去,辽东大捷,外头的说书先生都说起来了,侯爷如何英勇杀敌,如何把建州奴杀得屁滚尿流,你侄儿如今后悔得不得了,说当初就该跟了侯爷去,如今也好挣一份军功。” 黛玉不由得好笑道,“芸哥儿跟着侯爷倒是去了,如今还在广宁卫那边督办粮草,还没挣上一份军功呢。一份请功的折子里头,不知道有多少人功劳是挣下了,命却丢了。周嫂子这番话说的,那军功就跟捡来的一样。” 听黛玉说,贾芸还在广宁卫督办粮草,虽不知道广宁卫在哪里,但既然督办粮草,那就不用上阵杀敌,并不危险,贾芸之母五嫂子方安下心来。 娄氏坐在一旁看笑话,她知道今日周氏前来的目的,并非是为了说这立功的事,道,“周嫂子,你要说什么,就跟夫人说,扯这些远的做什么?” 周氏方才压下心头的不快来,身体朝前欠了欠,道,“我今日来,是求弟妹一桩事,前儿我去给那边太太请安,说起你侄儿的婚事来,他这一把年纪了,还没定下一桩亲事,我这心里总是不踏实,想着太太是长辈,原想求了太太帮忙指一门亲事,太太说,我近的佛不求,去求远的,又是何苦。” “这话我就不明白了,这近的佛是谁,远的又是谁?”黛玉道。 心说,不知道太太在作何幺蛾子? 王夫人眼见得贾政对宝玉是不闻不问了,又打听得先前宝玉挨打竟是贾琮在贾政跟前说了什么,每想起,气不打一处来,她一向挨不着贾琮的边儿,贾琮如今又去了辽东,她是鞭长莫及。 黛玉却是近在眼前。 周氏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,笑得满脸都是皱纹,如黛玉屋里早开的一盆泥金香,“我也是听太太说,原先蓉哥儿在的时候,与秦家订了一门亲事,后来蓉哥儿不是没了吗,亲事也不能说不在了。 秦家也是官宦人家,讲规矩,因女儿的这门亲事还没有退,也就没有嫁人,在家里守着。 前次,听说秦老爷还专程找了二老爷,说了这事儿,二老爷也说得了机会与琮哥儿说一声,由琮哥儿做主把亲事给退了。 好好一门亲事,退了岂不是可惜?“ 周氏牵了牵膝盖上的裙子,道,“也得亏太太与我说了,我去一看,哎呦,秦家的这姑娘生得是真好啊,鲜艳得紧,说话柔柔巧巧的,行事温柔平和,我一看就喜欢上了。我就寻思,许是蓉哥儿没这福分了,真正是与我家芹儿一对儿!” (本章完) 第(3/3)页